WFU

網站頁籤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生而自得 老有尊嚴 病而無憂 死而無憾





保險的故事有人愛聽嗎?那如果是一群修道士的故事呢?

中世紀,修道士老了以後因為無後,教會所能給的照顧也不多,於是有人想了個好方法「讓我們每人出一點錢,存放在一起,誰有需要就先給誰用吧!」

這,就是保險的起源。也是為什麼我說保險是最透明的慈善機構的原因。


「騙人啦~保險公司都很賺錢,收到的錢都到你們那兒去了。」這是我在老一輩(又夠熟)的客戶(多半是親戚)裡聽到最多的回應。下一句通常是「你們都穿的趴哩趴哩(是這樣說嗎?),佣金抽不少齁!」

如果有個慈善機構公開自己收入的每一筆錢,多少比例投資、多少比例是人事費用、多少比例儲存以備不時之須(有人需要幫助)、每種需要幫助的人比例各有多少。你會能不信任他嗎?當你在捐錢的時候有看過他們的財報嗎?


保險是最透明的慈善


保險公司就是這樣一個機構。真要去查,你可以從金管會的規定裡看到每一筆保費裡必須要儲存下來以支付當年理賠金的比例有多少、每個公司的作業費用比例有多少,用大數據「國民生命表」為基礎算出來各種理賠率,甚至可以查到每個保險公司的投資效益。(更有趣的是,保險公司投資的損益與他自己的作業費用有關,合約裡要出去的錢可是一毛不能少啊!)

所以,每一分我交出去的保費我都當做慈善。不是我用到,就是其他需要的人用到。佣金、人事費用?誰工作不是為了養家活口過好日子?該賺的錢就在這裡啊!

好吧!說完我信任保險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喜歡保險的原因是我深信人人都該努力不成為別人的負擔,讓別人的生命因自己而更美好,而不是互相虧欠、互相拉扯。


為自己負責,不向孩子討未來


或許是對於歐美文化裡不會互相牽絆、互相虧欠拉扯的親子關係心生嚮往吧!過去東方受農業文化影響,養兒防老、生了孩子當自己財產和人力,老了覺得要孩子「還」才是孝順的觀念讓我覺得很可憐。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無法選擇如何被養大,甚至無法選擇當父母老了以後還多少才叫「夠了」,這樣的關係我不忍評斷。


愛是感受不是責任


我渴望的是人跟人的自制與尊重。我照顧孩子一段,因為我的父母也如此給予我恩惠,沒有誰欠誰。我照顧好我自己,是因為希望和孩子之間留下來的是親密而不是責任。我不期待兒子在我久病時的床前一直待著,我希望他能告訴我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希望用自己的親身告訴他媽媽是你們的後盾不是負擔。更不希望用「孝順」的帽子扣著他們滿足我的夢想。

所以,我想準備好自己的未來,盡量減少別人的負擔。愛,是相處時親密自在的感受,而不是責任堆砌來證明。

我心目中的保險的真義:生而自得 老有尊嚴 病而無憂 死而無憾。